
嗨!我是妮扣!
第一次以老師的身份在這裡和大家見面,感覺特別有趣。
.
畢業十個月、踏入社會第五個月,我是一名補習班兒美老師。
畢業於英文系,沒有任何特殊能力,畢業那年疫情來訪,與第一志願——旅遊業擦肩而過,於是拾起唯一的技能——英文,踩著碎步往補習班的方向走去。
沒有任何教育背景、沒有任何教學經驗,我,被錄取了。
身為一張稱職的白紙,我非常珍惜這個工作機會。
既然機會都來找我了,那我當然要抓緊你!
熱愛挑戰自己是令我感到驕傲的個人特色之一。
.
在我的人生裡面,其實從來沒有出現過「當老師」這個選項。
缺乏耐心、討厭都市小孩、拒絕穿制服上班,算是我從小到大的中心思想,我的個人理念,是我不願打破的個人傳統。
我媽常說,你越排斥的事情,越容易在未來找上你。
它們,還真的找上門來,還一次三個。
而我,竟應門請他們進屋,絲毫不怕危險。
那是在2021年的12月,我人生的第一份正職。
『啊,十點了,我得趕快起床備課,吃點東西,再去頂樓曬個太陽,時間剛剛好。』
每週一到三,下午一點上班,我有充裕的早晨可以使用。
通常我會拿來補眠、備課、調適心情、曬太陽、吃東西、把自己丟進音樂裡…,總之,這段時間很好用。
補習班距離我住的地方最少需要花40分鐘才能抵達,所以我通常會提早一個小時出門。
通勤的時候,我通常會閉眼思考上課內容、教學流程、一些瑣事的順序排列。
我還需要準備什麼、我還有什麼沒備齊、我應該怎麼做比較有效率,這類的自問自答。
.
除了平時授課以外,其餘的工作時間分為兼職行政和輔導學生兩大塊。
一、哪裡缺人手,「沒課」的老師就必須去支援,美師兼當行政櫃檯,即便是一天的滿堂戰爭(連續授課不同班級,中間不間斷,只是老師趕場換教室)後剛下課,也要瞬間一人分飾兩角,淹沒在排山倒海而來的電話鈴聲與對講機門鈴之中,是一天裡補習班最人仰馬翻的旺季。一個人同時要接電話、要應付對講機電鈴又要跑教室把學生請回家。如果有機會,你可以透過監視器畫面看到我行使超能力的模樣,三點瞬間移動,為時1.5小時不間斷。我常常覺得老闆撿到寶,我吃苦肯做,做事又有效率,他們可能到現在都還沒發現自己這麼幸運。
二、學生沒課的時候要去和他們的課輔老師要時間,進行個別輔導。個別輔導的主要對象:成績表現不佳、平時學習成效不佳、功課不按時繳交和請假缺課的學生。
平時上班最忙的不外乎就這些瑣事。困在雜事堆裡,視線看不出一尺外。常常是好不容易終於能停下手邊的事,我只能夠先或坐或站得杵在原地放空,那是足足幾公尺深的黑洞,深遠的得以讓我喘息片刻。
.
在補習班教英文,沒有我想像得乾淨純粹,我以為的工作日常是授課、備課、陪孩子這樣的風和日麗。我忘了這些名義上的教育機構真正的身份是商業場所,進行的是利益的交換。因此,除了備課和授課,其他的時間早都被規劃好了。在老闆的眼中,我們似乎無所不能,足以一打十,一人當多人用。
.
先來說說我的授課班級吧。
我手上有三個班:一年級、二年級和一個特別班。
一年級分成兩個班,我分配到的是程度比較差的班;、二年級有兩個班,我分配到的也是程度比較差的班;而特別班是由各個年級組成的插班生專班,簡單來說就是程度和紀律都特別差的班。因此,我所需要被個別輔導的學生也特別多。
每一天,我都在同一個循環裡面,無限輪迴,授課,輔導,授課,輔導,授課,輔導。不複習的學生永遠不複習,考不好的學生永遠都是那幾個。身處在「我花了錢就要看到成果」的家長心態以及「老師應該多多輔導學生、學生沒有學習熱情,老師應該想辦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」的補習班體制下的我,究竟是如何面接踵而來的難題的呢?
.
剛開始,我常常因為管秩序這件事感到精神耗弱,無論是在台上、下課後還是下班後,是一個有點艱辛的起點。
授課至今,我發現,原來教學最困難的往往不是教學本身,而是控班這件大事。
而最讓我感到筋疲力竭的也並非教學本身,而是體制下的屈就...
_
以上,
是一些隨性的前提概要,
我沒有什麼想傳達的訊息,只是想要把我正在上演的工作日常以文字的形式紀錄下來。
大概像是一種自傳吧?
(請勿用教育專家的角度看待此特輯,你可能會嗆到。)
.
如果日子沒有被紀錄起來,那又如何能證明自己活成這個形狀呢?
/ 2021.05.04 /